风卷清云尽 空天万里霜

霜降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

霜降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。

斗指戌;太阳黄经为210°;于每年公历10月23—24日交节。进入霜降节气后,深秋景象明显,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。

霜降不是表示“降霜”,而是表示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大。就全国平均而言,“霜降”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。

霜降时节,万物毕成,毕入于戌,阳下入地,阴气始凝,天气渐寒始于霜降。空气中的水气渐渐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,似六角形的霜花,色白且纯净,简单而明亮,素朴却冷冽。


节气如一首悠扬的诗篇,在抒情,婉转,悠扬之后,缓缓地歌颂,宁静地嵌入四季的岁月中。

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。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。


初候,豺乃祭兽。祭兽,以兽而祭天,报本也,方铺而祭。秋,金之义。

二候,草木黄落。色黄而摇落也。

三候,蛰虫咸俯。咸,皆也。俯,蛰伏也,垂头也。此时寒气肃凛,虫皆垂头而不食矣。


霜降习俗

食柿:俗话说;“霜降吃柿子,不会流鼻涕。”在我国的一些地方,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,在当地人看来,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,同时还能补筋骨,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。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:霜降这天要吃杮子,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。


登高: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。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,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,心旷神怡,可舒缓心情。天高云淡,枫叶尽染,登高远眺,赏心悦目,但也要有所讲究。


赏菊:古有“霜打菊花开”之说,所以登高山,赏菊花,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。南朝梁代吴均的《续齐谐记》上有记载。“霜降之时,唯此草盛茂”,因此菊被古人视为“候时之草”,成为生命力的象征。

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,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,赏菊饮酒,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。


霜降饮食

霜降时节吃秋梨是个不错的选择。梨味甘性凉、微酸,具有清热生津、润肺化痰的功效,是防治秋燥的佳果。若与荸荠、蜂蜜、甘蔗等榨汁同服,效果更佳。


俗话说:“秋冬萝卜赛人参”,中医认为,萝卜有消食、化痰定喘、清热顺气、消肿散瘀的功能。幼儿感冒时出现喉干咽痛、反复咳嗽、有痰难吐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吃点爽脆可口、鲜嫩的萝卜,不仅开胃、助消化,还能滋养咽喉,化痰顺气,有效预防感冒。


霜降养生

天气入寒,夜色悠长,宜收心养气,此应秋气,调理之道也,逆之则伤肺。霜降节气将至,冬季临近,气温骤降。四季的春温润、夏炎热、秋微凉、冬寒冷,故越临近冬季越冰冷。


一场秋雨一场寒,随着雨水的增加,冷空气袭来,一旦明显降温出现温差,很多人都会不注意保暖伤风感冒,体内健康失衡。因此霜降后的保暖尤为重要,要提高免疫力,避免身体难以承受流感侵袭,无法应对随之而来的疾病。


秋分之后肝肺系统的失衡会更加突出。《内经》云:“宜治少阳之客……乃无火邪之害。”肝胆的调养是重点,脾肺的养护是基础和前提。宜健脾益肺,疏肝利胆,强心暖肾。宜早睡,不熬夜,疏解压力,保持充足睡眠,同时应添衣帽,注意头部保暖。晨起可用老姜汤祛湿气强健身体,睡前可热水泡脚,解除乏意。


千树扫作一番黄,只有芙蓉独自芳。霜降即将来临,念君添衣保暖,迎接寒冬。